老妈发帖他辟谣 竟被踢出家庭群
来源:半岛晨报
就因为“鉴定”老妈转发到家庭群的一个帖子是谣言,竟引发一场免费观看关系的不和谐,自己还被无情地踢出了群聊。大连市民程毅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则网络谣言为何能搞出这么大动静。
家庭群里辟谣竟被踢出群
程毅告诉记者,11月8日早上,他刚起床便看见老妈在家庭群里发了个帖子:《这五种碱性食物是癌细胞的死对头,坚持吃……》。程毅说,大多数时候,他已经习惯了七大姑八大姨在家庭群里发类似的帖子,“那天早上大概是没睡醒吧,手一欠儿,回复了一句:都辟谣了,别再转了。”发完,他就起床洗漱去了。没想到,这短短的几个字之后,“火山”爆发了。
很快,程毅的妈妈私信他,认为不应该在群里公开质疑她,并且越说越激动:发个东西你那么认真干吗?你也有老的时候,我们帮你带孩子、做饭,对你们有求必应,到我们这就落得这么个悲惨的下场吗?我们就那么不受人待见吗?程毅说自己洗漱回来看到这么长的控诉,蒙了。他先在群里向母亲道了歉,随后话锋一转又义正词严地表明了立场:我就见不得假新闻,尤其是骗老人的假新闻。你们之前转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就算了,但我觉得我有义务告知大家哪些是谣言。所以,各位长辈,不好意思了,从今天起,但凡你们在群里发谣言,我都会直接指出。
痛快地发完了这些话,程毅去上班了。可中午午休时,他再打开手机翻看家族群想再发句话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却发现怎么也发不出去——自己竟被以三姨为群主的家庭群踢出了群。三姨还在私信里跟程毅说,免费观看为这事气得都抹眼泪了。
在家庭其他成员的斡旋下,程毅又被拉回了家庭群,但“一天来,群里都好安静。”程毅说。
家庭群成谣言帖的重灾区
“我妈还算好点的,三姨、大舅每天都发谣言帖。”程毅说,他们没事就发什么“刚刚曝光,养老金免费观看制的重大秘密……”“吃完香蕉千万别吃它,当心滋养癌细胞。”家庭群简直成了谣言的重灾区。没想到的是,家庭群其他年轻成员在小群里也集体讨伐了程毅:哥,你疯了吧,敢怼二姨?他们不是天天都发这些吗,你今天是咋的了?
有趣的是,程毅在跟几个哥们儿诉苦时,发现几乎每家都有个类似的家庭群,多数情况下,其他人的处理办法是“当没看见”。程毅说,不过受到他的鼓舞,当天有一个大学同学发微信来说已经在家庭群里宣布,要向谣言帖“宣战”。
谣言传播环节竟已明码标价
新华社此前一则报道显示,近年来,政府机构、公益组织、自媒体平台的辟谣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挡不住大量“关怀式谣言”在微信群、朋友圈肆虐。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对此缺乏免疫力,抱着“宁信其有”的心态成为这类谣言的“二传手”。“关怀式谣言”涉及衣、食、住、行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领域,打着“善意提醒”的幌子引人点击,欺骗性更强;基于熟人传播,危害很大。读者一旦轻信,轻则形成错误观念,重则可能在用免费观看、急救等方面酿成恶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造谣行为近年来“产业化”趋势明显,甚至在谣言传播环节就开始明码标价。有APP对注册用户转发文章带来的阅读量按照每次0.1元的免费观看进行“奖励”,甚至还建立了“带徒弟”“发展下线”的收益分配机制。读者不经意地转发或点击其实是在为谣言制造者和发布者免费“打工”。在采访中,市民丁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家庭群里每天都是“谣言四起”,从名人到鸡汤到衣食住行,最近她的二婶就为各种APP转发消息,“每天都发十多条,据说还带‘徒弟’,‘徒弟’每转发一条,她也能得到红包收益。”丁女士说,二婶有时会定向把微信消息转给自己,并叮嘱一定要点开看,她才能靠点击量赚钱。
心理咨询师:子女应多一些耐心和理解,有话好好说
在大连黄鹤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洪伟看来,类似程毅家发生的冲突其实是两代人在观念与认知水平的差异所导致的。
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得到理解与认可。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群体的需求以及心理特征值得关注,他们对手机微信信息具有明显的兴奋性。不同于年轻人对网络的熟知与掌握,而今他们有种“被解禁的感觉”,进而显得兴奋,转发一条信息就像一种“炫耀”一般。另外,老年群体对健康与安全类的讯息是没有抵抗力与辨别力的。这个年龄段,也是一个人面对各种“丧失”阶段,他们担心老去,担心健康出问题,所以会异常关注健康与养生内容。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寄托是温暖、活力、被关注以及希望。从这一点来讲,作为年轻人应该给予理解,有的时候你自认为做了一件非常对的事情,比如在微信群里当众指出了谣言,但可能因为时机不对,却伤了和气,伤了他人的自尊。刘洪伟建议,为人子女在对待处在老年人年龄段的父母的事情,应该多一些耐心与理解,即便是忠告,也要“有话好好说”。
老人心态
老年人对手机微信信息具有明显的兴奋性,他们有种“被解禁的感觉”,转发一条信息就像一种“炫耀”一般。另外,他们担心老去,担心健康出问题,所以会异常关注健康与养生内容。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寄托是温暖、活力、被关注以及希望。
这样处理
年轻人应该给予理解,在对待处在老年人年龄段的父母的事情,应该多一些耐心与理解,即便是忠告,也要“有话好好说”。
■律师说法
平台应加强监督切断谣言发布路径
“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各种自媒体公号和文章泥沙俱下,不仅需要受众加强甄别,更需要发布平台担起监督责任。”辽宁鸿品律师事务所律师曲善权认为,我国对网络造谣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现实中却很少对朋友圈所谓的“关怀式谣言”追责,事实上,很多人并没意识到,动动手指的一个转发,有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作为普通老百姓,应该加强自主判断能力,不信谣不传谣;移动终端发布平台和经营方应该加强过滤和审查,对在平台上发布的广告内容加大监管和备案,从根源上切断“谣言”的路径;相关部门应该对有组织、有利益动机的造谣传谣行为进行处罚,确保自媒体信息发布依法合规,避免公众对亲友的关心被造谣传谣者的免费观看居心所利用。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齐媛媛
其他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